胎压计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胎压计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少红家告别漏风漏雨好人崔晓林父子带工人免费修房

发布时间:2021-01-21 23:20:06 阅读: 来源:胎压计厂家

闽南网12月14日讯 还记得悠长小巷中挽手走来的那对母女吗?年逾古稀的王阿婆,挽着先天智力和视力残疾的女儿少红,从金鱼巷走到花巷,从少红娘家走到婆家。这一段短短的路程,对于视力模糊、智力发展不全的少红来说,难如翻越高山。而少红来到的婆家,是一间仅10平方米左右的老房,年久失修,冬天漏风,雨天漏雨,是她和智力残疾的老公唯一的栖身之所。

从事建筑行业的崔晓林,在得知少红的故事后,毫不犹豫地在海都互助会微信平台上发声:“这个房子,我会安排工人去修。”

昨天,33岁的崔晓林,带着59岁的父亲崔吉全、40岁的崔太俊,还有38岁的李亚林一起来到少红家,开始了和腐木、碎瓦对抗的修房行动。在这泉州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,面对寒风,暖哥暖叔们挽起袖子干活,一点儿也不觉得冷。

旧瓦片必须一块地拆除

崔晓林的父亲年近六旬,干起重活却一点不含糊

李大哥踩着房橼盖新瓦,这项工作很危险,要小心踩空

旧瓦脆如薯片

老师傅上房揭瓦不含糊

因提前到少红家勘察过情况,怎么维修,崔晓林心里已经有数了:将被雨水严重侵蚀的那面墙上的瓦,重新铺排,并向外延伸,避免雨水渗透至墙体,整个工程大概一天就能完成。昨天早上7点多,买好水泥和沙土,带上泥水桶和铁板,崔晓林一行4人来到少红家。

通过简陋的木梯爬上屋顶,他们正准备动工,没想到,脚下这经历了近百年风雨的老瓦,比想象中要脆弱得多。旧红瓦风化严重,脆如薯片,轻轻一碰就干裂、破碎。瓦片底下的木头也被白蚁蚕食,修房方案必须做出调整。

“所有的旧瓦都要揭掉,被腐蚀的木头也要换新的。”几位经验丰富的施工师傅一商量,新的修房方案迅速敲定——放弃所有的旧瓦,铺上新的水泥瓦,崔晓林负责买水泥瓦和钉子,其他几位师傅“上房揭瓦”。

揭瓦的工作很危险,整个屋顶脆弱不堪,每迈出一步都必须格外小心。崔吉全叔叔年纪最长,却身轻如燕,他打头阵上了屋顶,从身边的瓦片开始揭,瓦片揭开后,露出镂空的木梁,他就踩着房橼,在屋顶上来回穿梭。

得知困难户要修房子,年近六旬的崔吉全叔叔坚持全程参与。盖新瓦的时候,一片片30斤左右的水泥瓦,他高高举过头顶,递给楼顶上的师傅接应。补漏所需要的水泥浆,也要一桶桶地添满,往屋顶上运送,他一手提着20来斤重的泥水桶,一手扶着木梯,慢慢地稳步上屋顶,周而复始。直到房子修好后,他才停下来歇一歇,水都没来得及喝上一口。

除草盖新瓦

从晨光熹微忙到夜色降临

少红家侵蚀最为严重的墙体为土木结构,整堵墙由土坯制成。不知是那调皮的小鸟,还是那肆意的风,将芦苇的种子带到土坯浇筑的墙角,并长出了一丛丛、一簇簇的芦苇,把屋顶的瓦都给拱坏了。这些疯长的芦苇必须铲除。

没找到合适的工具,附近又有电线缠绕,强壮的崔太俊师傅站在残墙边缘,徒手将一根根干枯的芦苇折断,并把缠绕成团的根系艰难拔除。“一定要连根拔除,不然过年后,它又得长出来。”

崔太俊师傅还是个毛头小伙子的时候,就来到泉州,从事建筑行业,一干20来年。在房屋修葺的过程中,他作为技术指导,跑上跑下,还不忘询问少红一家的生活现状。

同样经验丰富的李亚林师傅,主要负责盖瓦。在每片瓦之间,他仔细地钉上带有橡胶圈的专用防渗水钉子,确保牢固。

4人团队,从晨光熹微,忙到夜色降临。除了中午回家吃饭,一整天都忙得不停歇。得知少红和丈夫晚上还要回家住,师傅们就更不敢怠慢了。盖完瓦片后,师傅们转战屋内,对漏风、漏雨的地方进行排查和修补,终于赶在晚上6点之前大功告成。

好人崔晓林

“我只是做力所能及的事”

因为海都互助会暖居行动,我们认识了崔晓林和他的热心团队。

崔晓林来自重庆,今年33岁,家中从父辈开始,就从事建筑方面的行当。崔晓林高中念书时,来到泉州,至今已有十几年,还娶了福建媳妇,现在一家人定居泉州。他不仅对泉州的每条大街小巷烂熟于心,对这座城也慢慢有了感情。工作之余,一有时间,他常买上慰问品,和其他爱心群体一起走进德化、永春等偏远村落,慰问孤寡老人。

王阿婆和少红夫妻的故事,暖哥崔晓林看着心酸。看到少红风雨飘摇的家,热心肠的他自然坐不住。“我有这方面的技术和团队,帮助他们是力所能及的事。”

修房子的过程中,不少土块掉落屋内。担心少红夫妇回家后,看到屋内狼藉,无处落脚,刚从晋江赶到鲤城的崔晓林,又拿起扫把帮忙打扫。扬起的尘土,让他的眼睛都睁不开了,但他还是坚持把屋内清理干净。

“房子以后不会漏雨了,漏风的地方也补上了”,崔晓林说,少红和王阿婆,以后都不用担心漏风漏雨啦!

记者手记

你们是寒风中的暖阳

屋顶上的芦苇,在风中枯萎,它们似乎也能感觉到泉州的冷。昨天,是泉州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。

来自重庆的暖哥和暖叔们,朴素的装扮,流利的方言,勤劳中带着幽默。他们来到泉州这座城,都有10来年了,见证了泉州的发展与改变,也感受着泉州的人情冷暖。为了素未谋面的少红一家,他们天还没亮便已出发,夜幕降临才收工,放在一旁的瓶装水,连盖子都没顾得上拧开。

“休息一下喝点水,吃点东西吧?”

“好,等会儿。”

记者招呼大哥、叔叔们歇一歇,他们嘴上积极响应着,但双手却不曾停止过忙碌。

他们站在屋顶上,风肆意地往脸上拍,往袖子里钻,却一点也不喊冷。而站在一旁瑟瑟发抖的我,在心中无数次为他们点赞。

天色渐暗,太阳也慢慢隐去身影。在余晖中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,记者突然觉得不冷了,身旁有这样一群暖哥暖叔,何冷之有?(海都厝边记者 刘淑清 夏鹏程 文/图)

延伸阅读:暖哥暖姐涌现助力暖居 部门拨款1万帮阿肥修房子海都暖居引关注 厝边纷纷伸援手让冬天不再冷81岁阿婆独居百年老厝 屋破漏雨如何守住家? 点击进入闽南网论坛>>

连城诀

中国福利彩票下载app

诸世王者ol无限金币版